婴儿百日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方江山两山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 [复制链接]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理论研讨会8月15日在浙江安吉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共浙江省委主办,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出席研讨会并发表讲话,省长袁家军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上,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以《珍贵的发展理性健全的发展理念》为题作了书面交流。

核心观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及其实践,已经成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重要标识,持续为全球绿色发展理论和实践提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智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时代的、系统的、科学的生态理念,为实现更高层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发展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和生产力理论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价值内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立足人类永续发展的使命情怀,指明了通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为化解全球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全文如下

珍贵的发展理性健全的发展理念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书面交流

(年8月15日,浙江安吉)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

非常高兴受邀参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理论研讨会。

15年前的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15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昔日困扰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难”选择的余村,已经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康庄大道,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

15年来,在这个小山村里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由指导地方发展实践的崭新理念,发展成为指导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原则,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15年来,在中国开创并扎根中国大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及其实践,已经成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重要标识,持续为全球绿色发展理论和实践提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智慧。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原则、基本理念和政策举措及其实践成就。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巨大的理论勇气、非凡的实践智慧和强烈的使命情怀,已经显现而且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彰显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今天,有幸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仿佛依然能够聆听到15年前那质朴而又充满远见智慧的声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亲和的表达方式阐明了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但它绝非观念与理论的孤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贯通古今,又联通中外;既尊重传统,又观照现代;既立足时下,又开启未来,在持续不衰的增长热情中代表着一种极为珍贵的发展理性,体现了一种健全的发展理念。

在由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以及中国与世界发展现实所构建的参照体系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凸显出深刻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实践价值。

我们要深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时代的、系统的、科学的生态理念,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生态优先、谨防增长极限环境超限的道理,继承和发展了“天地人一体”的朴素自然观、“敬天畏天、仁慈好生”的生态伦理观、“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的生态发展观,接续并升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为实现更高层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

我们要深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发展实践,充分彰显了“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的核心要义,深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新境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和生产力理论以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价值内涵。

我们要深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对发展实践诉求的深层回应,冲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增长迷思,推动人们转变发展观念,把绿色看作是财富、发展和民生,将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与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统一起来,把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将生态价值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开创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崭新路径,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我们要深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立足人类永续发展的使命情怀,把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规律,确立了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追求整体生态系统合理秩序的价值准则与行动立场,传递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的基本信念,阐明了在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进阶中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的文明发展形态,指明了通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造性地开辟了观照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全新视野,以发展理念的根本性变革,赋予发展实践以深沉的理性力量和科学的辩证法则,引导人们摈弃那些可能严重损害自然环境或造成其他社会问题的“增长术”,指导人们更加理性地开展经济社会活动,引领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新方向、社会进步新潮流、人民生活新风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为化解全球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将更加坚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自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述好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大意义和巨大贡献,讲述好中国人民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的生动故事,讲述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和不懈努力精神,讲述好建设美丽中国、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的美好愿景和实践路径,持续创新话语体系、传播方式,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好走向世界,为最广泛凝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共识和力量做出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完)

延伸阅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理论研讨会召开

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浙江安吉县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和有关负责人就“两山”理念的实践成果、时代意义等进行研讨,并对进一步实践提出建议。该理论研讨会由浙江省委主办。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赵建军认为,“两山”理念是协调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方法论。

浙江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表示,“两山”理念的践行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硬核”。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更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已经迫在眉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要让生态环境与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一样,成为现代经济体系构建的核心生产要素,让生态产品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使生态产品进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生产全过程,逐步将生态产业培育成为“第四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与会专家认为,浙江15年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符合客观规律、顺乎民意,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观、财富观和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指导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

《人民日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列述评摘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实践中日益丰富完善。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总结并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会议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六项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其中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对良好生态环境重要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对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的积极回应。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两山”理念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相互促进、协同共生的新路径。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从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到监测监察执法“垂改”;从明确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到开展自然资源离任审计;从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到推行绿色生活创建……近年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聚焦八大类制度体系建设、47项具体改革任务,已陆续出台60多项相关的配套制度,为护佑绿水青山筑牢根基。

年1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掀开了自然保护地发展的新篇章。这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6个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文件。

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行河长制湖长制,在区域开发指导意见中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指导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实施……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构建起来。

近年来,我国制定和修改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今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森林法正式实施。9月1日起,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即将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法、最高检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界定入罪标准,加大惩治力度,形成了高压态势。

在地方层面,生态环保立法也蹄疾步稳地推进。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法治与体制研究部主任殷培红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立、改、废工作非常活跃,截至去年年底,地方性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已达件,治理与保护法制化进程明显提速。

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高质量发展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相继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被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迫切之举。

“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必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尽可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表示。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能够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逐步还清旧账。与此同时,能够通过环境治理,腾出生态环境容量,承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通过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丨人民日报客户端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