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安吉的缘起主要是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安吉,之前也去了三次,也跟这句话没有联系起来,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是09年,那时部门领导组织的团建活动,其实也就是找个机会放松一下。那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流行“团建”这个词,也不知道当时具体玩的叫什么地方。只知道那时的一个周六,上午还固定加四个小时的班,下午出发,傍晚到山上农家乐篝火晚会,第二天爬山、漂流,这么个流程。有机会还想找个当时同行的同事回忆下呢。
其实这次还有一个原因,《药师经》有云:”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这也是我一贯的统战方法,让父母从老家过来待了几个月,不出去溜达一下也会觉得很乏味,会觉得很没意思待不住的,另外小朋友暑假也没出去逛,之前说要去海边,遇到台风,所以此次因缘具足,周末两天,时间、天气都适合。
由于天气转凉不适合漂流,目的地拟定了四个地方,浙北大峡谷-余村-中南百草园-大竹海。
早上从苏州出发三个小时到浙北大峡谷,差不多快中午了,到了直接上山。现在出去比较随缘,走到哪算哪,累了就停下来,也可能是年龄大了不太喜欢像以前年轻时先作个计划,时间表,规定的时间要完成什么行程,现在一方面是老人脚力因素,另一方面觉得还是自然放松点好,专注当下的风景,当然大体时间也会把握一下。
这两年的几次赶到爬山时都是烟雨濛濛,去年九华山,大明山都是全身裹着雨披上去的,能见度十几米。这次好多了。如果遇到雨淋,记得有善知识开示过,此时应该作甘露想,观想自己被降下的甘露洗涤,可以净除一些自己的业障。前段时间药王星当空的七天内,江河湖海一切水源、在药王星的加持下皆具药性,我还特意淋些雨,作些观想感觉也不错的。不管怎样,即使从世间法角度来说,也比淋了雨去怨天尤人要好吧。但一般人淋了雨好像也不会怨天尤人,而被别人泼到水就要怒火中烧了。有说,当我们遭受到讥讽和辱骂时,要修忍辱,此时就要作淋雨想,别人的辱骂只是嘴巴和声带振动发出的一种声音,不要入心,不要较真,就当淋了场雨,也不会想找老天算账吧,作此观想可以净除自己业障,就是这么个道理。远处山峰在云里时隐时现,有点缥缈峰的意思。在这丛林溪水中间,大可尽情地呼吸,没有污染,没有PM2.5,天然的氧吧。现在的人疾病比较多,医院里也治不了,到了山上住上一段时间就转好了,这种情况有不少,大多是跟呼吸有关,你想啊人的生命就是一呼一吸,可见呼吸有多重要。前几年还有人专门卖空气的,用塑料袋装些无污染的空气。可见,环境可以影响到人,我们不断追求金山银山的时候,绿水青山就在身边。山水成溪清澈见底,女儿说溪水洗过手感觉滑滑的,问我为什么。我想可能是矿物质比较多吧。一路台阶走了快两个小时,女儿一直问还有多久能到山顶,我告诉她我也不知道啊,只有自己亲自走了才会知道。要达到目标首先得有资粮,坐下来吃点面包干粮、补充好体力再继续吧。佛告诉众生的法,教和证二法。上山的地图有了,但具体到山顶还得自己一步一步来。大家都有点累了,老人有点力不从心,有点想下山的想法。遇到从山上下来的人说,来都来了,都走到这儿了,再坚持一下吧,上面的风景不错的,不然不是白来了?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慢慢走,但不要就这样放弃啊。老人听了觉得是这么个道理,继续吧,坚持就是胜利。遇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比如问到山顶还有多久,有人回答半小时,有人回答二十分钟。这要看是年轻人回答的,还是中老年人回答的。在后来下山的途中也有人问我多久,我回答没多远,很快就到了,这人听了我话感觉像上紧了的发条,力量十足。就这样,坚持着,快三个小时,到达目的地。*浦江第一源头
山顶的瀑布还是很壮观的,只是我这手机拍不出效果。瀑布的声音很大,空中弥漫着瀑布下落冲击的水气的味道。那人说的不错,果然无限风光在险峰!下山途中有一座小寺庙,从外面看了一眼,没进去。大殿中间没有释迦佛的像。边上是财神殿,外面的像可能也是民间化了,塑像的手里都捧着金元宝,看有游人都对着作揖。目前我游玩去过的江浙一带的景点寺庙,财神殿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受欢迎的,有的供奉的财神是范蠡,有的也搞不清楚是谁。但范蠡不是佛教中人啊,可能景点更多地是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吧。全都混在一起了。其实我觉得拜财神的人,他心里也不一定相信财神的,可能是求个心理上的安慰,求了有最好,没有也罢,反正也不费什么成本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多学习下佛法,佛法里面都有,佛都告诉众生了,要求财要先布施,种下财富的因,然后再加上努力工作的“缘”、机遇等,缺因缺缘都不行,因缘和合,自然就出生。如果只求不种,那就是把福报拿出来用掉了。佛是伟大的教育家,法是众生的智慧藏。求财也是要靠法,法里面都有了。求财神的人,大都有点想投机取巧的心理。当然,如果是菩萨化现的财神,为度化众生,也会满足其愿,“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这里有个故事,一个孩童在火宅里玩耍不肯出来,外面都起火了,门也进不去,老父亲说孩子你快出来,里面危险,怎么叫他,孩童都无动于衷,只顾着玩自己的,孩子又不知危险为何物,老父亲急得眼冒金星无计可施,于是佛陀拿了一个新玩具,跟孩童说,孩子快来玩这个,这个好玩。孩童有好奇心,就从窗户钻出火宅,成功脱险。这是佛菩萨的慈悲善巧,并不是真的让你发财。从山上下来,老人的两腿在发抖,看来活动量有点超标了。中途小朋友看到一牌子,说这不是妈妈开的饭店嘛,哈哈,顺手拍了下来。浙北大峡谷回来直接转到了余村,按照导航余村风景区,到了就是一棵大树这里,听说有一千多年了。也有不少游客跟我一样,慕名而来,就是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实余村不是以自然景区为卖点,而是人文、社会的示范区,一个新农村的典范。里面展览了不少农产品,并不是本地产的,有的是从四川那些地方过来的,为落实点对点帮扶的*策。也看到从文化礼堂出来很多从外地来这里参加学习的人。来这里确实感受到一个新农村的气息。安吉县城的夜晚,很幽闲。有静有动,闹中取静的感觉。现代化的商业街,大都市该具备的配套都基本具备。仿佛把一个居住习惯的城市平移到绿水青山的怀抱里,这种感觉。平时工作有压力的人,到这里不会感觉有什么压力,环境和人的气场,就会让你很放松。毕竟这还是一个县城呵。安吉县城的早晨,人们步伐悠闲,各就各位有条不紊。沥沥下着的中雨让我等到九点多。中南百草园,去年来安吉的时候没来得及进来。看到这种绿色,就有种秀色可餐的感觉。甚至在想在草坪上闭目打坐,面带微笑,全身放松,止住妄念,当体即空,那多有感觉。水面上这种可飞、可游,可走,有“神通”的三栖动物有点叫不出名字。不知道学名是不是叫鸬鹚。说到神通,确实比人有神通,至少它会飞,人不会飞。这就叫神通。当然现有也有人翼装飞行,但那毕竟不靠谱,不是想飞就飞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使有神通又能怎样呢,不还是一只鸟吗,还是水鸟,飞不高。水面对于大白鹅来说是乐园,对于蚂蚁来说就是汪洋大海,这个世界是相对的世界,相对的“真理”而非绝对的真理。这个百草园跟鲁迅那个百草园风格不太搭,其实叫动物园+儿童乐园比较合适一些。虽然草也挺多,但不是以草为主,而且草都在山上,不容易够到的地方。这个年代众生都不容易,都没有白吃的午餐,人要拼命的赚钱,动物也不能躺着,这黑熊不断向人招手,意思是给点东西吃,这边吃完,到点还得去表演。旁边有个游客发现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是扁的而不是圆的?他向朋友解释到,扁的可以弯曲,圆的弯起来就困难了。观察力可以的!两头犀牛这体重躺着对它来说是有益健康的,不然伤膝盖啊。系闭牢狱啊,也有可能绳缚鞭鞑。
小朋友喜欢喂动物食,孩子的天性还是善良的。自己吃一口,喂别人一口,好伙伴一样的。松鼠一只
为了走一下妈妈前几天来过一次走过的那个玻璃栈道,没能如愿,便闷闷不乐。这小朋友啥心态呢,借用一句话叫“百求百得,不以为恩,一不称心,便增忿憾”,这种心态得改。现在终于在这个玻璃平台上感受一下。表情也能说明问题。模仿着妈妈前几天来这的样子
寻宝记,孩子妈妈前几天在这个上面系上一根祈福带,找到了。如果没有之前系过的这根带子,我可能不会来这里,为了寻找,一直被这根带子牵引着,心里有挂碍,所以一直被牵绊。人有时就是这样,不由自主,就像杨过在绝情谷十六年的等待和寻找,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竹海没有去,已经天黑了。回头看看路边的水车,还是在不停的转动着。犹如轮回中的众生,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回到家女儿说,她的心现在还在百草园。对每个人来说,着眼点是不一样的,各人风景各人看,各人烦恼各人断。
这是第四次来安吉了,客观地说,安吉确实是个好地方。可能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开车在安吉起伏的乡间小道上,感受这里的气息和绿色,山、水、竹、林,就在那里,从窗外娑娑飘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